容错信息 格桑文化论坛容错信息科技产品技术服务论坛不容错过 → 故乡──我唯一的行李


  共有3919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故乡──我唯一的行李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沽酒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12 积分:23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9/9 10:48:11
故乡──我唯一的行李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19 13:20:34 [只看该作者]

有人生两样东西你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就是慈母的音容和家乡的记忆。

 

在外飘泊久了,抚慰自已疲惫身心的那股暖流往往都是母亲的笑脸和生养自已的家乡,当刚出道的万丈豪情已烟消云散,停下忙碌的脚步时才发现这些年来对家乡的思念一直跟随在身边,不管你是春风得意时还是落魄失意时。它是你随身携带的行李

 

去过许多名城古镇它们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人荟萃的很有底蕴,很有内涵。但是这样的旅游名胜在游人喧少了一分自然,少了一分悠闲

 

位于浙江东南沿海的临海小城,却能寻觅到那些古镇名城所没有的那静,那分讷朴,走进古城那完整的古城墙,古朴的明清街道,完整的民居宅院,还有浓重的古语韵味,如果把古镇名城比作历史的隧道,在临海你会走得更深。

 

两千多年的岁月在灵江的碧波中流逝,而古城依旧在历史与现实的张力之间,不紧不慢,不冷不热,循规蹈矩的生活着,她以千年府城的资格,审视着每一位匆匆的过客。

 

从父母家出来顺着广文路往东走二百米,有一条明清老街。北宋时期,一个名叫张伯端的人在这里出生,他长大后修道炼丹自号“紫阳”,并且精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他致力于宣扬内丹修炼和道佛儒“三教一理”思想,被道教奉为南宗紫阳派的祖师,称“紫阳真人”。后来家乡人为记念他把他出生的那条街就叫作紫阳街。

 

老街笔直地躺在小城腹部,沉静而有大气。每次回到家总喜欢一个人在街上溜达,对于老街我似乎有着一种深深的迷恋,在这里不会有比步行更好的选择,每次踏上这青石板路听着鞋底叩击的声音,清脆中带着一点淡淡的忧伤,小心翼翼的怕是惊恐谁的梦,依稀可见童年的的光影,心灵回归家园的感觉,享受亦珍惜着

 

街很长,很老,但不宽,贯穿小城南北。沿着紫阳街两边有不少小巷呈鱼骨状梳开,每个小巷都有着自已的历史与典故,同样都有着不俗的名字:三大夫,瓦盏巷,三台坊,米筛巷,西厅巷、登瀛巷、樱珠巷、友兰巷……等,这些古老而精致的街巷纵横在老城之中,就如同古稀的儿子伺候着百岁的爹。

 

看着沿街小店的排门板露出遒劲曲张的木筋,斑驳而青苔生鲜的墙面,雕花栏杆砖缝窗棂中感受到了老街它的知足,宁静,恬淡,厚道和讷朴。

 

在紫阳街每步行百步都有座高大的牌坊,青砖砌成的拱形门高出两旁民居数米,拱门的额头刻着奉仙坊、清河坊、悟真坊、顺政坊、广文坊……等,这些坊可以分清你所处的位置,又是防风阻火的风火墙,由于老城内都是木结构房子,风火墙可以有效的控制了火势的漫延。

 

把风火墙当作饱经风霜的老汉而分布在老街两旁的水井则是他不离不弃的老妪。这些水井年代都已相当久远,从南宋至明清各朝代的古井至今还在使用最年轻的也有数十年的了,他们同古城一起经历了风雨沧桑,各眼古井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水味甘甜,水色明净,冬暖夏凉,哺育了一代代人古井在老城起到人们生活用水和防火双重功能的作用

 

其中最有特点的古井当属千佛井,那是因为在巾山脚下唐代古刹龙兴寺里有一千佛塔,为阴阳相对在此开凿一眼千佛井(在井壁内开凿了千尊佛),后来又因巾山又盖了文峰双塔,因火神不断出现,为镇住火神,在千佛井上加圈,成为双眼井,达到以水克火保一方平安之意。

 

小时候住的老宅那条巷的名字叫井头巷,临海土话称水井为:水井头岸,顾名思义小巷里有多少眼水井,小时候每当夏天来临,我们就在水井旁洗澡打水仗,吃着浸入水井冷却的西瓜,在清澈的井水中浸泡着幸福的童年,直至今日妈妈洗菜洗衣还是喜欢到水井边,她说井水洗过的东西干净。

记的旧时好

妈妈叫我去洗菜

井前磨螺壳

井后玩泥沙

……

 

街很安静,很纯正,来往的基本都是住在古街上的居民。所以保存着原有的建筑风貌和人文原生态这也是老街的魅力所在,因为已经有不少江南的旧镇老街在游人的脚步和喧哗中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和纯朴。

 

漫步老街,沉浸与旧时光中,你会感觉进入另一个年代,那是一个黑白的年代,沉默的年代,记忆恍惚的年代。

勾留你视线的,唤起你记忆的可能那些手工作坊,在别的地方可能是招揽游客的景点,在这里却是他们几辈子经营的老店,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秤店里带着老花镜的老爷子小心翼翼刻着秤花,棕棚作坊的师傅精心地穿梭着棕藤,佩锁匠低头不语而头上荡着成千上万把的旧锁告诉行人这是家老店,旁边的中药铺里弥漫着膏丸散丹的沁肺芳香,而不远处花圈店的工匠们用平和的心态扎着花圈,经营着人生终点站所要用的一切所需,择日馆生意红火,无论红白喜事人们总是要来这里选吉日,在西门街的鼓楼下“大小花眼”的招牌很是显眼,老城的人在碰到人生无法解释的困或时总要来这里算下命(在临海称会算命的盲人为花眼),一句命中注定的的自我安慰,什么坎都能迈过去。

 

街面的店铺里本地小吃云集其中,有卖马蹄酥羊脚蹄梅花糕等临海特色糕点,称上几块糕点,走到前面的茶楼,泡上一壶新采的羊岩勾青,听着对面乐器店里传来悠扬的笛声,如画一样的街道加上清馨悦耳的音乐,一下把人带入了诗一样的境界

 

这里最吸引我的还是几家老字号饭店,其中当属“白塔桥”饭店最为有名,这里经营着地道的临海本邦菜,其招牌菜的就是:醉腰,炒肉片,清汤肚,油淋肝,爆炒鳝丝,糖醋排骨和蛋清羊尾,当然还要温上几斤红糖老酒,坐在二楼靠窗的八仙桌前浅斟慢饮,最后来碗肉丝坳面。在酒足饭饱后哼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慢慢踱回家。

 

喜欢这里的家常,临城的土著们从来不把街当街,习俗告诉他们街是邻居相聚的场所,只要天气允许人们就会摆上粗茶一壶,开始“白搭”倾听戏文或唠叨市井新闻,全然不顾行人的流盼,自有有一种饱和的悠闲,有一种极致的放松。

由于年轻人都搬到新城去住了,坐在家门口聊天或是独自发呆的大都是老人他们在这条街上生活了几辈子,几乎和墙门上的一砖一瓦已经成了一体,老太太们纳着鞋底,阳光洒在满是皱纹的额头和白发上,时光的年轮刻在苍老脸庞上,年青人看见的是老迈与寂莫,与她,或许是历经沧桑后的幸福与平和吧。老爷子们手握着大茶壶,在古井边纹枰坐对,孩童在青石板路上嘻戏玩耍,饱和的闲情全在这些街坊中倾注,驻足其间,感觉幸福就是这般简单,虽来之不易,却也可信手拈来。

 

我咪着眼睛望着眼前的景致,这古老的城市,这淳朴的街坊,嘻戏的孩童,想象着时光飞逝,而自已青春不在,带着雁过无痕的感伤,才下眉头,以上心头。

 

曾经邂逅的人面桃花呢,曾经与我十指相扣的人呢,我凝望着那深深的小巷,仿佛看到那位着一身青袍,撑一把油纸伞,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正款款踏上这条青石路,从容走来……

 

十年前在老街南端的瓮城下,有个女孩对男孩说自已喜欢上了小城,说小城就象认识的男孩一样,初识时你会觉到他的土气,木讷而嫌弃他但他的羞涩他的内敛他的安静慢慢使她喜欢他……

 

年少春衫薄啊

 

浮生岁月,小城光阴,看官若有闲,且来临海稍坐。

 

 

 

<!--EndFragme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19 13:24:46编辑过]

 回到顶部